近日
“广东最有名的毒蘑菇即将上线”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食品安全无小事,请广大群众以及食品经营单位提高警惕,不采摘、不销售、不加工、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植物。
▲白毒伞
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 后菌盖展开成伞状 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 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 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 5~7月也少量出现 到了当天深夜 廖先生的朋友开始出现剧烈腹痛 上吐下泻的症状 而其他5人也纷纷出现中毒症状 被紧急送往医院
其中,李先生的情况比较严重 被收入重症医学科 先后11次的血液净化 其中包括4次的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 经过医生判断 李先生几个人吃的白蘑菇 正是南方常见的“致命鹅膏” 外号“白毒伞”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具有极毒。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白毒伞则是纯白色的。毒蝇伞很漂亮,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
错误说法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事实上,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错误说法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错误说法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适用范围非常狭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资料来源:深圳卫健委、深圳食药安办、广东卫生在线、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