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元宵节一过
大家翻工的翻工、开学的开学
人员流动和聚集将明显增加
而此时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
广东疾控提醒大家:
2月,要特别提防这7种病!
太长不看版
详细版
专家提醒
目前我省疫情处于低水平,疫情形势平稳。
防病指引
做防护:日常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
打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0岁以上人群、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员优先推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已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尽早接种加强针。加强针共两剂。
第一剂加强针:已完成全程接种的18-59岁人群按照6个月以上的时间间隔接种第一剂加强针,60岁以上老年人按照3个月以上的时间间隔接种第一剂加强针。
第二剂加强针:第二剂加强针与第一剂加强针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另外,按照目前国家相关规定,感染新冠病毒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6个月内无需接种疫苗,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早排查: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我省每年9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感染暴发高峰期,以接触传播和食源性传播为主。
2月随着各类学校陆续开学,集体单位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风险较高,重点防控场所为学校、托幼机构及福利院等集体单位。
1、校园防病要点
学生健康管理:做好学生个人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查因等工作。
厨工健康管理: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
饮用水管理:做好饮用水的管理,定期清洗、消毒滤网和二次供水设施,做好饮用水管道维护,师生饮用水烧开后饮用。
环境清洁消毒:开窗通风和环境(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马桶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清洁消毒。
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做好呕吐物处理,做好清洁消毒;病例持续增多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报告。
2、家庭防病要点
家长和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食物煮熟煮透等健康生活习惯。
冬春季为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易发季节,我省仍存在发生H5N6、H9N2等人感染禽流感散发病例的风险,不排除其他较少见亚型人感染禽流感出现。
重点防控场所:活禽经营非限制区以及未全面落实活禽经营卫生管理措施的区域。
要洗手:尤其是接触禽鸟后及饭前便后。
要煮熟:禽肉和蛋要煮熟后再吃。
要就医: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就近就医。有接触过禽鸟要记得告诉医生。
不要食用病、死禽肉。
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也不要光顾活禽售卖流动摊档。
不要在活禽档口食宿。
特别提醒
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孕妇、儿童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心肺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患病后出现重症的风险较高,应尽量少去或不去活禽经营市场。
近期我省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低于基线水平,未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和上呼吸道感染聚集疫情。
我省流感存在冬春季高峰,2月随着新学期开学,需关注流感活动水平变化。
重点防控场所: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医院、福利机构、养老机构、公安司法监管场所、工厂企业、物流园等集体单位。
打疫苗: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详情请点击此处),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等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
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早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时戴口罩,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就近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更应注意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2月仍处于羊肉和奶制品加工处理和消费等危险因素暴露高峰期,市民应警惕布鲁氏菌病。
不饮生奶:尽量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奶及其奶制品。如确实购买了私营农场或个人贩卖的生的牛、羊奶,也必须“煮三沸”,约3-5分钟(由于牛羊奶比较粘稠,沸点低,加热时要等冒泡离开火源,等泡沫下去后再加热,如此重复三次)才能饮用,隔水蒸也不行!!!
煮熟煮透:把肉做熟了吃,特别是不要为了追求鲜嫩,吃没涮熟、烤熟的牛羊肉。
戴手套: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处理生肉及内脏。
个人防护:如果是畜牧业等职业人群,除了做好以上措施,还要注意个人防护。
当前全球猴痘疫情波及范围广,世界卫生组织评估当前猴痘的全球风险为中等;我国境内及港台地区相继发现输入性个案,我省发生猴痘输入性疫情的风险仍将持续存在。
一般居民不必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1、归国人员和即将回国人员
目前,我国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由于猴痘潜伏期为5-21天,归国人员在入境21天内需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应主动联系当地医疗及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报告医务人员或者前往正规医院及早就医,主动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
2、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
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疑似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同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3、近期计划出国人员
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猴痘疫情。尽早了解猴痘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避免与疑似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春季(2—5月)为河鲀鱼中毒高发期,我省河鲀中毒主要以误食河鲀鱼为主,需警惕食用河鲀致病死亡的风险。
近年,我省毒蘑菇及有毒植物中毒风险较高,全年各月均有发生。春季外出春游踏青活动增多,人们野采蘑菇误食中毒风险增大。
遵守食品安全要点: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尽可能当餐烹调当餐食用,如有吃剩的食物,应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
厨工健康管理:学校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
加强知识宣传: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不得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果实。
资料来源:广东疾控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江门汇声汇色 ( 粤ICP备15082236号 )
GMT+8, 2025-5-3 13:17 , Processed in 0.1359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