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叮咬传播。潜伏期通常为5-8天,早期症状以高热为主,短时间内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病后2-5天在颈部、四肢及面部出现皮疹,半数病例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器官大出血并引发休克等症状。
预防措施
▲预防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及时清除或倒扣闲置的积水容器,清理花盆、托盘等易积水器具和倾倒家中垃圾。
▲在室内应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可能,对于蚊密度高,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可以定期使用杀虫剂从源头上灭蚊。
▲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尽量不在蚊子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树丛、草地、垃圾桶旁逗留。
▲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裤长袖减少暴露,降低被叮咬概率。
▲近期前往东南亚、非洲地区的归国人员,归国后14天如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旅行史及蚊虫叮咬史,及早诊断,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