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8日凌晨,开平交警市区中队接到报警:一男子称,其父亲(黄某)于2月7日晚,驾驶电动自行车在市区新安路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多处骨折,被送往医院治疗,怀疑其被车辆撞伤。接警后,市区中队迅速派出警力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事故组民警经对事故现场细致勘查,调取周边商店的监控分析发现,事故当时,一名年长的女性骑自行车在该路段掉头,与伤者黄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事发后离开了现场。但由于监控视频像素较低、视线较差,无法识别肇事女子的面部特征,视频记录的范围也难以追踪事故发生后该名女子的去向。民警经多番调查比对无果,再次到医院向黄某了解情况,由于黄某伤情严重,无法记起事发当时的情况,现场勘查所获得的信息也有限,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为尽快破案,还受害人一个公道,市区中队副中队长胡华强鼓励调查组人员不要气馁、迎难而上,大胆开拓思路,随即调整调查方向,带领一组人员沿事故现场周边开展走访调查,寻找线索;另一组人员调取沿线路段卡口监控进行反复排查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多天的不懈努力,最终锁定了肇事女子居住的小区。民警立即到该小区寻找,经小区周边群众辨认核实,民警最终找到了肇事女子。
经询问,肇事女子(邝某)如实供述了事发当日自己骑自行车掉头时撞伤黄某的违法事实,并称由于惧怕高额赔偿费,心存侥幸,在案发后选择了逃逸。根据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市区中队民警对此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后,对肇事人邝某进行相关处罚。至此,案件成功告破。开平交警提醒广大驾驶人:如遇交通事故,驾驶人应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积极主动抢救伤者;法网无情,如存在侥幸逃脱心理的,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后果很严重
第一,交通肇事逃逸后将承担责任认定上的不利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在一些肇事逃逸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只承担次要责任甚至是无责任,但如果因为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肇事司机就要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第二,自己承担赔偿费用。 根据《中华人名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肇事车辆投保了车辆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 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只在交强险的承保范围内对被害人进行赔偿,不足部分只能是车主自行掏腰包。
第三,行政及刑事处罚严厉。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记12分,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之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四,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逃逸后罪责加重。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因逃逸而致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此外,法律还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员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遇肇事逃逸要这样做 第一,尽量记住对方的车辆信息。 发生事故后,无论对方是否逃跑,都要立即查看对方的信息,如车身颜色、车辆型号、车牌号、司机长相等。
第二,不要盲目追赶。 如果对方逃跑了,千万不要驾车去追赶,更不要试图别车逼停对方车辆。这样做不仅容易造成二次事故,也会使自己成为责任方。
第三,确保自身安全。 发现对方要逃跑时,千万不要跑到车前去拦车,对方在逃跑过程中,在慌乱的情绪影响下很可能不顾后果,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的发生。
第四,立刻打电话报警。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打电话报警,告知交警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对方车辆信息,和逃跑的方向;如果人员伤亡,还需要打120急救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