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搜索
查看: 1465|回复: 0

[社会动态] 这条信息刷爆朋友圈!专家指引来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rchttpwww.zjxqzx.cndataattachme.png


最近各位小伙伴

是不是被微信群和朋友圈

的这种信息刷爆了?




b9c0f65ce611e800173763e30469fca5.png


b8c5da7cde39f37c4e14441840c5b060.png


2c29f0c0b3b3fd1d007a710c559fe03d.png




甚至还配图演示了

垃圾袋的封口方法。

该方式为“鹅颈式封口”,

感染者清理垃圾前

注意酒精或消毒液消毒,

然后扎紧塑料口袋。


fd1e3f2025d7ff19caf8753d24d3ce00.jpg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真的阳了,

要怎么居家生活呢?

垃圾要怎么处理呢?


ad0436000e28af785b1c1836e55a6a00.jpg


北京疾控提示


如果家中有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每次清理垃圾时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并对其外表面和封口处消毒后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及戴乳胶手套将垃圾放至社区指定位置,事后做好手消毒


3d60a36daa7b3a2dbb0363be884b6517.jpg


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

居家康复专家指引(第一版)

(上下滑动查看)


本指引用于帮助和指导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含核酸阳性或抗原阳性,以下简称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自我健康管理。当您被通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自测核酸抗原阳性时,请不要惊慌也不要害怕,认真阅读本指引并参照执行,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生活起居须知


(一)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同住人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康复管理要求。


(二)阳性感染者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单独使用餐具。房间内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消毒产品、带盖的垃圾桶等防疫物资。


(三)阳性感染者进入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N95口罩。同住人与阳性感染者接触时,或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佩戴N95口罩、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好手卫生。


(四)各居室应关闭房门独立开窗通风,房间每日至少上、下午各进行1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中央空调应关闭回风,按照全新风模式运行。卫生间内应加强开窗通风,或开启排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每日至少进行1次房间湿式清扫。


(五)卫生间需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卫生间、厨房的干湿地漏均需要每天定时注水,注水后盖上盖子,再用注水的塑料袋压住地漏,或采用硅胶垫等封堵。


(六)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每次清理垃圾时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避免出现遗洒,并对其外表面和封口处消毒后, 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及戴乳胶手套将垃圾放至社区指定位置。


(七)除生活必需品和药品外,尽量不要订购其他快递。收取快递、外卖时采取无接触方式,开门时需规范佩戴N95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在开门前后做好手卫生。


二、自我健康管理


(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注意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如遇健康问题可向属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二)阳性感染者和同住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原有基础疾病等明显加重时,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或及时就医。


(三)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


(四)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情绪。保持规律的日常作息及娱乐,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或受某些不良情绪影响,可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获得心理支持,消除负面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支持,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三、自我医疗服务


(一)阳性感染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根据专家临床经验,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为7天左右,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更为复杂。


(二)结合临床专家意见,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建议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对症用药。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且明显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可选用相应的混悬液;如果出现咳嗽症状,建议使用复方鲜竹沥液、宣肺败毒颗粒、急支糖浆等;如果出现痰多、咳痰费力症状,建议使用复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如果咽痛、咽干症状明显,建议使用华素片、西瓜霜含片等;如果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建议使用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布地奈德喷鼻。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


(三)阳性感染者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需要急诊就医。可直接拔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选择合适方式前往医疗机构救治。


①服用退烧药后仍发烧超过38.5℃,并持续超过2天;

②体温35℃及以下;

③抽搐;

④呼吸困难或气促;

⑤失语或不能行动;

⑥不能苏醒或不能保持清醒;

⑦胸部或腹部疼痛;

⑧头晕或意识混乱或精神状态明显转变;

⑨虚弱或脚步不稳;

⑩孕妇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适用于妊娠期 24 周或以上的孕妇);

⑪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呕吐超过2天。




01
哪些情况适用居家治疗?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


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4681091796da03fb8dfd150d4b5b0dc8.jpg

(网络配图)


02
家居环境有哪些要求?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家庭应当配备:感染者专用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带盖的垃圾桶等。


92d73e15e3d6ec05b3bc902ebff23185.jpg

(网络配图)


03
居家治疗人员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居家治疗要做好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控制外出,做好个人防护,根据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做好感染防控等。



04
如何做好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


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疗形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


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


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注意: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cffd793f59e34415f0d21a218752df8f.jpg


05
哪些情况下需要转诊治疗?


1、呼吸困难或气促。

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如出现以上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56276d94bf261ecf09b515e258fcd45a.jpg


06
居家治疗期间如何做好防护?


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

注意:如居家治疗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


居家治疗人员日常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时清洁消毒,感染者个人物品单独放置。


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07
结束居家治疗的条件有哪些?


居家治疗人员及同住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ac84475139074470fa1df7cb29b4cffd.jpg


以上信息

各位小伙伴记住了吗?

记得科学居家治疗哦


e05b53eade594d6278d46a7757018f5e.jpg


资料来源:北京疾控、四川医保、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江门汇声汇色 ( 粤ICP备15082236号 )

GMT+8, 2024-6-15 08:18 , Processed in 0.1358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